刊名:研究生教育研究
曾用名:教育与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ISSN:2095-1663
CN:34-1319/G4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期刊分类:高等教育
期刊热词:
培养与质量保障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各地研究生院措手不及,对于STEM领域的研究生培养来说,为了保证学生学习不脱轨,网课充当了主要的教学方式,导师通过网络视频在家完成研究生学术/学业咨询工作,科研实践也见缝插针地紧急安排,一些临时性政策随着疫情发展应运而生。换句话说,疫情的蔓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发展,这些措施有哪些共同特征?是否会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常规操作?
为此,位于芝加哥大学的研究机构NORC(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调研了300余所提供STEM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生院,并于2021年发布了题为《研究生院的疫情响应:STEM教育创新与持续的希望之路》报告。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是近年来高校的工作重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必然有损学生的幸福感。NORC在调研中发现,远程健康服务在受访研究生院中得以广泛采用,99%表示在疫情之前就通过在线咨询方式提供心理辅导,疫情之后仍然作为常态化服务提供给研究生,这类服务包括视频/语音咨询、小组在线诊疗,以及其他医学诊疗服务(具体根据学校所在地规定而异)。不少研究生院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设了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网络课程或研讨会,围绕冥想、正念减压等实践验证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策略,帮助研究生进行自我心理按摩。
[2] W. Stewart, Debra "What We Learned in the Pandemic About Graduate Training".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July 14, 2021. Web.
该报告同时披露,调研结果显示信息技术的介入的确解决了一些难题,甚至带来了一些优势,“但不少受访者表示,‘偶发学习'是网络环境难以弥补的。”即研究生在上课和科研期间,在课堂上、实验室内、田野户外与教授的学术交流抑或是闲聊中获得的灵感或知识,一位研究生院院长强调,“我觉得这是技术替代所带来的最大损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出意料,网络教学成为所有受访研究生院的主要授课方式。报告显示,超过210万研究生转战网络课堂。其中,180余万学生在疫情前仅参与课堂教学,大约27.5万学生参与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这一教学形式的转变获得了研究生院的认可,94%的受访者表示,疫情过后“其所在的研究生院很可能大幅增加混合课程的数量”,83%的受访者表示“非混合式的网络课程数量也会增加”。不仅是课程,对于研究生项目的整体教学形式,混合式教学模式获得了研究生院院长、项目负责人的青睐。超过3/4的受访者表示将扩大混合式教学为主的研究生学位项目规模。“从实际来看,一些理论讲解课程是适合网络形式的,灵活安排可以确保教学质量并提高教学效率。”某受访研究生院院长表示。
图片来源:unsplash
这位院长同时提到,疫情促使研究生院审视每项工作的必要性,并厘清如何加强或优化做法。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即是其中之一,超过半数受访研究生院认为,疫情催生的网络教学尤其“需要加强过程监控”。
例如,8%的受访研究生院与其他机构合作设计网络教学,6%聘请在线教学项目经理提供相应服务,3%允许学生选择指定的MOOC课程并承认学分。一位受访研究生院院长表示,在线教学项目经理主要负责课程网络化设计,包括教学时长、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教师则专注于把控教学内容,双方合作能提升网课设计的效率,并确保教学效果。”
NORC 表示,此次研究对象主要是受访研究生院院长和研究生培养项目负责人等,重点关注“疫情危机以来,研究生院采取的创新之举,并在未来有计划地沿用甚至作为培养的常规举措”。这些新举措涉及:a.教学、咨询与研究;b.学生幸福感;c.研究生招生与学生留存。本文主要介绍前两部分内容。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麦可思研究”(ID:MyCOS_Research),作者范春骏,本期责编傅业洋。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需要师生交流沟通的还有学术咨询环节。相比本科教学,研究生阶段的咨询工作尤其重要而且频繁。该报告认为有效的学术咨询至少有三类目标,需要达到每次咨询工作的预期效果,教师在长期师生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目标,并为学生提供关乎职业发展的资源等。疫情之下,教师只得采用Zoom等网络视频软件开展咨询。报告显示,受访研究生院院长对网络视频替代线下咨询的成效并不满意,仅有不到12%的受访研究生院院长表示“可以实现替代线下交流效果”。 文章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yjsjyyj.cn/zonghexinwen/2022/0603/731.html